产品中心

氢电突围策略:回归本质结硬寨打呆仗

详细介绍
发布时间:2025-02-10 来源:产品中心

  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产品缺乏量级成交支撑,同时要一直更新迭代、减少相关成本,即便在部分应用场景验证了可行性,至今商业模式仍未完全打通;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下行、补贴严重迟滞、融资愈发艰难等因素影响,企业普遍应收账款高企、金钱上的压力巨大,甚至命悬一线。

  这导致一些燃料电池及供应链企业在失望和彷徨中徘徊,外界质疑氢燃料电池前景的声音也时有传出。行业困境之下,行业老兵的经营策略及对行业整体的认知,具备极其重大参考价值。为此,高工氢电与魔方氢能源董事长兼总经理华周发博士,围绕氢燃料电池企业的突围路径、发展机会、未来趋势等非常关注的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交流过程中,华周发博士提出“聚焦产品,回归本质,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建议,并表达了五个鲜明的核心观点:

  1、先让自己活下来度过低谷期,再徐徐图之,这一段时期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

  2、目前氢燃料电池行业面临的困境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商业模式是最大掣肘,产品自身的性能也还不足以支撑产业化。

  3、燃料电池及上下游需一起努力,脚踏实地的做事,保持充足耐心,让产品和技术回归本质。

  4、行业的发展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别去否定它,也不要盲目乐观地去肯定它,更不要心急,我们要触及到市场真实的需求,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重视用户的体验。

  5、建议企业决策层真正地深入到产品应用一线来了解目前的痛点和短板,了解竞品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迭代方向,一线才有决策的土壤和工作的方法。

  华周发博士:2024年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高开低走,没有到达预期,魔方氢能源也受到一定影响。不过公司直面挑战也取得了一些新的成绩,包括:增湿器出货量突破公司历史记录,技术上解决了一些基础性难题,完成2000小时寿命测试;电压巡检仪(CVM)方面,全年出货近5000套,市占率超过50%;产线装备方面,在燃料电池领域斩获订单,有的已经实现交付。

  战略层面,这一年公司为分散经营风险,扩大经营事物的规模,积极布局了海外市场,目前并已经与北美、欧洲等客户,共同就氢燃料电池自动化产线设备等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开展战略合作,已形成意向订单。

  荣誉层面,公司氢燃料电池产线设备“M-FCSPL-500-01电堆全自动生产线”获得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标志这一产品的整机性能和核心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同类装备领先水平。此外,湖北魔方氢能源2024年入选了湖北省2024-2025年度上市后备银种子企业、2024年度武汉市科学技术创新“瞪羚企业”;江苏魔方氢能源获得了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年底还成功获得江苏省专精特中小企业认定。

  整体上,虽然行业市场环境波谲云诡,但魔方氢能源还是稳扎稳打地做了些事情、取得了一些成绩。

  华周发博士:魔方能源下一步还是聚焦在认认真真地做好产品,市场端会进一步开发海外市场,将自动化产线设备等业务拓展出去,在BOP方面寻找代理商。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公司发展的基调都将是“求稳”。公司规模不会再扩,业务上会在更多层面去铺开,包括也在考虑是不是将锂电池捡起来做一做,简言之,就是“把公司做小,把业务做大”。在经济下行和整个行业的发展思路发生明显的变化时,我们就不要过于拘泥形式了,认清现实,系好安全带,握好方向盘,度过低谷期才是关键。这一段时期,对企业来说,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

  高工氢电Q3:怎么样看待当前氢燃料电池行业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否有突围路径?

  华周发博士:目前整个氢燃料电池行业面临的困境其实是多种深层次矛盾交织的结果:一方面,全球性经济危机,市场需求确实下降;一方面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拉动经济回暖,但基本是从民生和快速见效的领域入手,对氢燃料电池这个尚处于发展早期且回报周期长的行业,扶持力度相对要小;另外,燃料电池行业还没形成具备经济性且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也直接引发了这种局面的产生。

  此外,燃料电池产品本身在寿命与可靠性上还有待进一步突破,这也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比如氢能重卡这种应用,对寿命的要求很高,但很多企业的实际数据还有明显的进步空间。

  多种因素叠加让燃料电池公司发展陷入困境,也让整个行业似乎停滞不前。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企业还得是靠自己。想当年,锂电池也面临多重困境,后面企业愣是下苦功夫把问题解决了,才逐步迎来后面发展的柳暗花明。燃料电池企业包括整个上下游,这样一个时间段也需要直面问题、共同努力处理问题,让产品和技术回归本质。

  当然,企业首先是得让自己活下来,但如果真看好这个行业,还是需要认真地把产品技术做好。比如我们做增湿器2000小时寿命测试,压力非常大,每个月的电费就要10万,但不做心里又没有底,不能往市场去推广。那么推及到电堆,耗电又耗氢,研发投入成本更高,这时候就看企业自身的决心了。锂电当时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现在轮到燃料电池了,做与不做,怎么去做,这个终究是要靠企业自己去选择。

  所幸,据我的了解,行业中始终有一部分企业在“低头捡便士,也抬头看月亮“,选择去踏实做产品和技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构筑发展的护城河,这是值得欣慰的现象,这是我们行业未来向好的希望。

  华周发博士:我们在关注液流电池,这是一种新型的蓄电池,近年来从中央部委到地方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液流电池的研发技术和商业化,发展得也比较快,它的商业模式也比较清晰。下一步,公司可能会在液流电池上慢慢加大投入力度。

  另外,我们注意到,国内一部分燃料电池企业在向上游制氢做延伸,四种制氢技术路线中,我们大家都认为AEM制氢如果在材料上有所突破,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发展的新趋势;PEM制氢方面,小标方电解槽相比于碱性电解槽目前慢慢的开始显现出性价比优势,而且出口气体更加干净、可随用随制,应该会有不错的市场应用,大标方电解槽在技术、成本方面上还有较大突破空间。

  华周发博士:目前行业整体存在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要承认和正视,并且一定要理性冷静地、站在大局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样让自己的公司回归发展的本质。无论做什么产品,都是跟这个行业紧密关联的,如果这个行业发展不起来,那企业也将发展起不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我们依然很看好这个行业。燃料电池有它的优点,比如在北方的冬天,锂电池存在掉电严重、续航短的问题,燃料电池就不存在这类问题。燃料电池的应用空间也很值得期待。比如,如果氢气的价格降到10元/kg,这时我们就可以去搭建很多场景,以唐山为例,仅这一座城市就有十几万辆重卡的替换空间,全部是纯电动肯定不现实,在氢价可接受的情况下,燃料电池本身的寿命和可靠性又在提升,这种场景启用燃料电池就顺理成章。

  燃料电池有它的空间,只是它的发展确实还需要一点时间。我们别去否定它,也不用盲目乐观地去肯定它,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触及到市场真实的需求。

  我在燃料电池行业从业近20年,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其实从根本上讲,还是燃料电池产品自身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好,没办法实现产业化。这提醒我们企业,一定要沉下心来修炼内功。

  当前行业正处在发展的低谷期,从哲学角度这未必是坏事,因为通过这样一轮大洗牌,将泡沫挤掉,让真正的高质量的、真正沉下心来做产品技术的企业生存下来,对行业的未来是有好处的。而企业如果想要顺利度过此阶段,依旧是建议决策层去一线和计算机显示终端面对面交流,了解真实需求,了解目前的痛点和短板,了解竞品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真正回归本质,回归产品作为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开发过程和应用标准。只有真正地深入到一线,才能看清楚产品到底行还是不行、行在哪里、不行在哪里。纸上谈兵得不到真正的成长、只会浪费人力财力。

  高工氢电Q6:示范政策将在2025年结束,目前还没出现任何新政策消息,业界有些迷茫,您会给新政策的拟定提哪些建议?

  华周发博士:客观说,相对锂电池,政策对氢燃料电池的补贴是非常少的,如果让我提建议,其一,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如果政府对燃料电池也有类似于对锂电池的支持,这个行业不可能起不来;其二,建议将对燃料电池的补贴用在可以拉动整个行业进步的重要环节,在补贴的支撑下,让行业真正的踏实做事的企业杀得出来。

  另外,目前整个行业应收账款高企,有的企业目前的应收账款甚至已经是他们过去两年甚至三年的营收。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建议政府尽快将补贴落到实处,起到作用。

  华周发博士是魔方氢能源创始人,燃料电池科班出身,对产品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发展有独特见解,并有一阵见血的洞察力。他坚信,氢能是能源转型与碳中和“必选项”,燃料电池能解决锂电池始终解决不了的问题,具有无法替代性。他与所创办的魔方氢能源,以产线装备和BOP为着力点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

  在此次高工氢电与华周发博士的整个交流过程中,他多次强调“回归本质”、“直面问题,处理问题,不回避问题”,他还提到“对行业不要去否定,也不要盲目乐观,要触及到市场真实的东西,要踏实扎实”,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对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律的洞察,和面对氢能这份事业的务实与热忱。他是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中的一员,也是这个行业爬坡前行的见证者、推动者。

  中国氢燃料电池的困境并非无解,而是要尊重规律,聚焦产品,回归本质,以真实的市场需求为基础,稳扎稳打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将上下游拧成一股绳,共同务实创新,步步为营。如此,“解围”燃料电池发展之难,指日可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