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10月4日 中午 海拔5030米 气温:零度 测试项目:高原低压环境运行测试
从格尔木出发发经昆仑山口,我们终于到达了的南坡大本营。一天时间里,我们所在的海拔高度由3000米跃升到了5030米,大气压骤降到了50kpa。我开始感觉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昨天还兴高采烈的几个女队员则出现了更严重的高原反应,有人还出现了头痛、胸痛、腹胀、恶心的症状。
今天首先要进行的产品测试环节,是低压环境下的产品运作情况。众所周知,珠穆朗玛顶峰海拔近9000米,即使在大本营,海拔也有6500米。常规大气压值为100kpa,而在7000米左右的高原上,大气压值只有40kpa左右。在这样的低压环境下,笔记本硬件很容易变形、因此导致无法工作,尤其是常规的硬盘驱动,假如没有特殊的设计,几乎完全不支持低压环境下的工作。
稍作调整后,我就开始了第一次高原测试。当时时钟指向9点20分,气温在零度左右,与F41理想工作环境5℃~35℃,和100kpa的大气压值有了很大的差距。根据在实验室内模拟高原环境的结果,F41在41Kpa下(相当与海拔7000米高度)实现低温启动是绝对没问题。
但是实验室的模拟环境跟实际环境任旧存在着差距。我取出天逸F41,首先检查了硬件是否完好,由于产品的外壳经过特殊防低压处理,因此在低压的环境下,肉眼检查不出任意的毛病。接通电源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按动了电源。
在一阵轻微的风扇转动声音后,顺利进入了开机画面。但是测试并未结束。因为开机只是低压下的最低标准,更高的标准是能够顺利运行,同时能带动信息系统建设所需要的大型运算程序。
我先后启动了视频捕捉软件,来测试摄像头的配件是否运行正常;然后通过3D游戏的性能测试,来检测显卡的运作状况。最后又通过移动硬盘以及U盘等接口的连续插拔,来检测接口是不是正常。通过仔细的检查,我心里一块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定。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却也都在预料之外。我向同行的队友击掌,以示庆祝。
10月4日 晚 海拔5030米 气温:零下10℃ 测试项目:低温开机测试
很多人喜欢把玉珠峰比做一个美丽的少女,但在我看来,这位少女心情实在是变化无常,大风天气经常会不期而至,瞬间风速最高可达10级以上,昼夜温差达20℃。体现在对笔记本电脑的考验上,一方面,在低温低压环境里,笔记本电脑的液晶屏、硬盘、电池都将经受严酷的考验;另一方面,经过一路的颠簸,主板上任何一个电阻或电容由于环境和温度太低,电气参数值都有几率发生变化,以至于无法达到主板启动所需的供电要求,造成Down机。要确保明年登顶珠峰的工作万无一失,就一定要把可能存在的隐患全部找出来,这也是我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
在有经验的登山队员介绍下,我把低温开机测试的时间分别定在了早上10点、下午2点,以及凌晨2点。这几个时间段的时间最能够代表高原气温的极点。在上海的实验室中,我们曾经模拟过低温环境下的运行状态。实验的数据显示,即使在零下20度的超低温下,机器也能正常开机。有了这样的测试基础,我完全相信我们本本的能力,只是相比之下,我稍担心凌晨2点的产品测试。
早上10点,队员们陆续来到室外接受训练。几个女队员由于受不了严寒,早早的结束了训练,回到帐篷中。我将天逸F41置于雪堆上,心里默默祈祷着一切顺利,我的“宝贝”不要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时钟指向10:05,当时气温为零度,我按下F41的电源键,没有任何停顿,电脑顺利进入系统,运行了几个程序也完全正常。而4个小时后,当地温度升高到了5度,在顺利开机后,我故意给测试增加了难度,让机器在雪堆里保持持续开机状态。
当队友们都沉沉入睡的时候,我的F41仍然在工作,笔记本屏幕自然切换到了屏幕保护程序,“征服玉珠峰”几个字,变幻着不同的颜色和角度,在屏幕上不断闪现。凌晨2点,当队员们都已经酣然入睡的时候,机器暴露在寒冷中,已经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
此时的环境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10度,我一边想着我的F41真争气,一边准备再给它施加测试难度。我重新启动了F41。往常进入windows那短短两秒的黑屏,在那一刻变得如此的漫长。当windows那熟悉的开机音乐响起后,F41顺利进入windows,我长长松了一口气。我用早就冻僵了的手,在触摸板上实验了一下,反应不错!在顺利跑了几个提前备份在硬盘里的程序后,我轻轻拍了拍它的掌托,心里默默念道:“兄弟!辛苦了!”
10月5日 凌晨 海拔5030米 气温:零下20℃ 测试项目:低温电源拉偏测试
尽管在雪地了站了一天的“岗”,我们的产品测试工作还是一刻不能停息。今天即将完成的是低温电源拉偏测试。电源拉偏测试是电子产品可靠性最重要的一个测试之一。通俗地说,这个测试反映的是电源对不稳定电压的“纠正”能力,纠正能力(拉偏)越大,电源的稳定性就越高。按照国家标准,在常规条件下做电源拉偏测试,一次电源要求至少拉偏10%,;二次电源至少拉偏5%。
但是在高原环境下测试,测试环境则更为复杂。首先,大本营使用的是汽油发电机,电压十分不稳定,有的时候室内的灯光也会因为电压的变化而闪动,而反映在笔记本电脑上,不仅屏幕的亮度会闪动,产品运行的效率和速度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另外一方面,在高原低压低温的环境中,笔记本配件也会相对脆弱,如果变压器经受不住不断变化的电流的冲击,也可能造成故障。在08火炬珠峰的传递中,一旦笔记本电脑出现故障,造成信息中断,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对笔记本电源和发电设备各并联电压表,我完成了高原电源低温电源拉偏测试的简单测试环境搭建。我们只要通过两个电压表的显示数据就能计算出F41的电源拉偏数据。在电脑运行过程中,我也一直监控着电源电压的变化,在4角范围内,F41的电源表现出很强的拉偏能力。这足以证明,稳定性不是说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是实实在在测试出来的!
完成了三项重要测试的天逸F41雪山机,此时,正像一个英雄一样,站在测试台上,而我则如释重负,畅想起明年火炬登顶的壮丽场面来。相信明年攀登珠峰时,我们肯定能做得更好!